承保容易,理赔难?真相可能和你想的真不一样!
买了保险,能不能顺利理赔,往往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。
分析过往的案件,可以发现,影响理赔的因素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,就是如实告知。
大家都知道,保险是有门槛的,像重疾险/医疗险,在投保时都会询问过往病史,如果抱有侥幸心理隐瞒病史,那么到了出险的时候,保险公司会调查过往的医疗记录,很有可能因投保时隐瞒病史而影响最终理赔。
很多朋友可能会说了,既然出险后保险公司会调查,那为什么不在一开始投保的时候就去调查呢?反而是交钱的时候很爽快,等到需要理赔的时候,开始查个底朝天。
	
大部分人都不理解保险公司这种“宽进严出”的方式,感觉是在故意刁难,其实这有点冤枉保险公司了。保司不在承保时调查,是有一定原因的:
1、出于诚信原则
我国的《保险法》规定: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、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。
同样的基于诚信原则,如果投保人在知道产品信息后还是愿意签订合同,这就代表着愿意做到诚信告知,保险公司默认投保人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,所以在投保的时候就不会特意调查投保人。
2、调查成本开支大
试想想,每天如此多人购买保险,如果每一个都调查,那么时间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。
对于客户而言,这些调查成本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会分摊到保费上,那对于购买保险的客户而言,也并非一件好事。
	 
		3、非必需非必要
	 
		在保险调查这件事情上,保险公司出于节省时间和成本的目的,充分运用了概率论的大数法则。
	 
		不是所有投保人都会有意隐瞒被保险人的真实情况。
	 
		从保险公司每次公布的理赔数据不难看出,各家保险公司理赔率都不低于97%,个别保险公司能达到99%,甚至更高。
	 
		只有很少一部分存疑的理赔案件,保险公司才会启动理赔调查。这种只调查一小部分理赔案的方式既符合保险公司的利益,也符合投保人利益。
	 
		那么什么样的理赔案件,保险公司会去调查呢?
	 
		一般来说,有“极短期内出险”、“理赔金额巨大”、“同时投保多份保险”、“病历有明显未告知病史”等疑点的案件,就会引起保险公司的注意了。
	 
		当然,也不是所有案件都会调查,相对的,理赔金额小、资料齐全、没啥疑点的案件,基本都可以顺利走理赔程序;总之,咱们就记住一点:一定要如实告知。
	 
		买保险不像买菜买衣服那么简单,尤其是涉及到理赔,里面确实“门道”不少。
	 
		那么,在投保时,除了前面提到的如实告知,还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?
	 
		1、理清自身需求
	 
		商业保险的种类有很多,如果预算充足,最好是能做完善的规划,风险覆盖更全面。如果预算没那么充足,可以结合实际情况,优先补充急需的保障,后面再慢慢动态配置。
	 
		总之在保险购买前,要先明确自身的保障需求;疾病、意外、身故残疾、还是财产安全等。
	 
		确定需求后再去考虑险种及产品。例如需要疾病保障,可以选择报销型的医疗险、给付型的重疾险,或者保障专一的防癌险等。
	 
		2、一定要尽早投保
	 
		投保时年龄越小,保费越便宜。同时因为身体健康,顺利承保的几率也比较高。
	 
		另外,还有个小提示:如果有打算购买保险的想法了,并且平时身体没有明显异常的话,不建议专门去医院做体检,可能会影响投保。这类情况,建议过了等待期再去做检查。
	 
		但如果身体有不适感,一定要及时就医,千万不能为了买保险而硬扛着不去看病。
	 
		保险理赔其实并不难,只要按流程、按规则来,做好如实告知,就会非常顺利。而且从每年公布的理赔数据就可以看出,保险公司并不会刻意刁难,大家也可以把心放宽到肚子里,安心投保。
	 
		客户买保险,最关心的就是“理赔能不能顺利”。在展业过程中,可能客户会问“为啥交钱的时候保险公司不查,等到理赔的时候才查?” 
	 
		作为从业人员,当客户提出疑问时,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客户,这其实是保险的行业规则:一方面基于诚信原则,保险公司相信客户会如实告知;另一方面,如果每个投保人都要查个底朝天,成本极高,最后还是要算到保费里,对大家都不划算。
	 
		总之,只要我们把专业做足,把规则说清楚,把客户的保障规划清楚,万一出险也能顺顺利利走完理赔流程,这是咱们作为专业保险从业人员的价值所在。
	
- 上一篇:没有啦!
- 下一篇:互联网保险“百万”保额,“噱头”还是承诺?

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