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关停潮蔓延,老龄化社会谁为我们养老?
9月学生开学吸引了社会的大量关注,在形形色色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、小学的趣闻中,一则“家长称取学籍卡发现学校人去楼空”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。小学关停潮不断蔓延,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家长。
关停潮从幼儿园蔓延到小学
据悉,近日有媒体报道,山西有家长开学第一天去某九年一贯制学校取学籍卡,发现学校已经人去楼空。学校已停止办学却没有人通知家长。当地教育局通报表示该学校处于停止办学状态,该校之前未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,也未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。
小学的关停潮并不少见,此前产科、幼儿园关停潮已经蔓延到小学阶段。从2017年起,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,低生育带来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断地冲击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。新生儿减少,幼儿园先感受到阵痛。教育部的数据显示,在园幼儿数量从2021年开始负增长,当年减少了13万人,2022年降幅扩大,减少了178万人。2022年的幼儿园数量比上年减少5610所,下降近2%。2023年,我们也看到众多幼儿园老师转行的新闻。
小学教育存在延后效应,但是在人口形势更严峻的东三省已经率先出现“小学关停潮”。据统计东三省过去12年小学生合计减少了127.27万人,占到了所有在校小学生数的27%。东三省这十年间总计消失了6800余所小学,大体是一半。
在全国范围内,小学的数量也在减少。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范围的普通小学数量下滑到14.91万所,较前一年下降了3.35%。小学教学点的数量也降到7.69万个,减少了6690个。此外,小学录取的学生人数也降低到1701.39万人,比去年少了4.55%。
预测显示,2035年,义务教育在校生将从2020年的1.4亿降至1.1亿,减少约3000万。按现行生师比标准,到2035年,保守估计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、37万初中教师过剩。这意味着在将来一段时期,我国可能面临大量中小学校的并合或关闭,将来高中乃至大学的生源也将受到较大影响。
日本和韩国大学已先行一步关闭学院,应对人口下降。对于捧着铁饭碗的教师职业而言,未来年轻从业者或许也要面临新一波转行压力。
以后谁为我们养老?
幼儿园、小学大量关停,从业者转行,是我国出生率下降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,人口萎缩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全方面影响,现在才刚刚开始显露出来。
我国养老金制度由三大支柱。第一支柱是国家责任的基本养老保险,具有强制性,旨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;第二支柱是企业雇主发起的职业养老金计划,定位是“补充养老”及“雇员福利”;第三支柱是个人或家庭自主自愿安排参与的养老储蓄计划,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。
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养老金仅仅依靠社保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。养老金制度的本质上是人口红利。养老保险抚养比(或称赡养率)是参保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。20世纪90年代,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5:1,即五个参保人养一个退休人员。而2021年的养老保险抚养比大约是2.65:1,即2.65个在职人员供养一名退休人员。
出生人口的减少,必然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的降低,越来越深的老龄化意味着更多的退休人员,养老保险抚养比还会持续下降。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,现有的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、固定时间强制退休制度,未来都必然会面临较大的调整。对于即将退休的人而言,影响不大,但是对于其他人的影响就很明显。
尽早规划养老保障
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持续降低,让只依靠基础养老金养老变得越来越难了。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.5%,大部分在职人员都无法享受企业年金,个人自筹养老金已经决定大部分人的老年生活保障水平。年轻一代,必须按照自己这一代的生命周期,提前开启一份科学、合理的养老投资规划。
准备养老金要注意三个方面:
1.安全稳健,且有一定的增值空间。养老资金属于中长期的刚性支出,要用安全、稳健的方式准备。股票等的投资,有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,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部分配置。
2. 养老金要能对抗长寿风险。人的寿命越来越长,从养老角度考虑,如果人还活着,但养老钱提前用完了,该怎么办?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.93岁。
3.多方式多渠道准备。所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社保一定要准备好,但是光靠社保养老不太现实,企业年金目前更多的是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的员工享受。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正是我们容易规划的一个环节。
- 上一篇:收藏|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公布
- 下一篇: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,专家呼吁长期投资